游客不能发送弹幕,请先 登录注册

香港女孩的乒乓梦

2018-09-04 3683 收藏至看单

来源:中国网

 

许丽盈住在香港的东边,阳台落地窗打开,可以看到小西湾那山海连成一片的美景,采访当天,许家吃的是家乡福清菜,少不了那道“蛏子饼”。许丽盈很少在家吃饭,练球、教球是她以前的生活重点,但是现在她多了一个身份:香港奥委会运动及奥运社会教育计划推广者。

 

 

没有天赋的冠军

许丽盈生于香港,父亲母亲都来自福建福清,老家的记忆在许丽盈眼里很是清晰,因为她的一部分童年在内地度过。父亲是一个乒乓球好手,但是并没有要许丽盈走职业道路,直到9岁的许丽盈拿起乒乓球拍,懵懵懂懂中,乒乓球落地那铿锵有力的、好听声音,让她潜意识里开始打球,“我很享受这个过程,很开心”。

开心玩球一年之后,小小的许丽盈依然处于业余状态,“每个教练都告诉我爸爸,我没有天赋,我不行。我当时是一个小孩子,很伤心。” 许丽盈笑着说自己当时很笨,因为自己的特性是要研究了运动原理,理解了肌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之后,才能知道自己要怎么打球,属于“大脑指挥肢体”的类型。但是这种“慢”和“笨”,让所有人都认为许丽盈不是学乒乓球的料。一直到2000年的香港学界精英乒乓球赛,在那场比赛中,许丽盈战胜了传说中的“种子”选手,挤进前八名。就是这个第八名,让许丽盈和爸爸认定,自己有一天要成为冠军。

2000年7月,香港回归3周年后,许丽盈开始到深圳练球,“练乒乓球肯定是要到内地”;2002年,许丽盈到河北省队、北京什刹海体校开始专业练球的道路。“到了内地,才知道什么是乒乓球基本功”。许丽盈开始每天在镜子前练习打球姿势,以前业余打球留下的姿势错误、基本功问题,都让许丽盈的专业练球之路更加艰辛。 “别人练2个小时,那我就练6个小时”,高强度的训练让许丽盈的乒乓球技术慢慢开始提高,她开始收获奖杯:亚洲中学生锦标赛第三名、亚洲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前八、香港青少年公开赛冠军、香港乒乓球青年队代表、香港奥运会宣传大使、注册教练、香港乒乓球公开考试考官。

 
 

 

教乒乓球的经验科学法

在香港,体育的运作比较市场化,不管是业余还是专业练球,许丽盈在学校里都是一个全职学生,“大部分香港人都不会放弃读大学的”。这个一边上学一边打球的香港冠军最后考取了香港大学,开始把重心放到了乒乓球的推广。“当时,我以为自己会毕业了找一个工作,没想到就去教球了”。因为在勤工俭学的教球中,许丽盈在学生身上看到当年自己的影子,“我开始研究适合香港的教学法”。

常期在内地练球的许丽盈深知,在内地,小朋友们是拿时间来换专业,也就是花了很多时间去成为专家,然而,这种情况在是香港不可能的。“我小时候很笨,学东西很慢,教练都叫我爸爸不要有太多希望,我爸爸就让我打乒乓球,没有听教练的”。许丽盈当了教练后,发现学习是两种,一种是模仿的,一种是思考型的。前一种就是模仿高手,很快进入角色和状态,但是学习者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打,通过不断的模仿,模仿不同的高手,通过模仿来固定动作、提高技术。另一种方式是思考型。一般来说,成年人是思考型,要通过理解之后才能学习。大部分的亚洲球员的特点是强度训练,而西方球员则是采用科学法。有一种小朋友,学习新的东西是需要理解,需要懂得做这些动作背后的原理,才能真正的学习,许丽盈就是属于后者。在教球的过程中,许丽盈开始结合这两种方法,在两边寻求一个平衡。“我现在教学的时候,会告诉小朋友背后的原因。我现在就是两个都告诉他们,告诉他们这个动作为什么这么打,让他们明白背后的道理”。在香港,这样的教学、练习已经是一个潮流。特别是香港运动员,专业教练一般教技术,其实运动员还需要学习运动科学sport science。

在香港练体育是一个特别昂贵的事情,政府已经在推广大众体育上做了不少工作,然后,要想在市场经济环境里,培养一个体育精英却是需要很多精力和金钱。于是,希望推广体育的许丽盈开始到教会学校当义工,每周给小朋友们教球,希望能发现一些有潜力的苗子。“你会发现小朋友看乒乓球的时候,是喜欢的,是渴望的,但是我能做的太少了”,许丽盈开始联系以前的队友,最后和另一位教练一起,义务轮流在去年夏季定期的给学校的孩子们教乒乓球。但是,这种靠一己之力的行为,毕竟覆盖面有限,许丽盈从今年起,开始积极参加社会活动,一边寻找政府支持,一边开始做社会活动,宣传青少年乒乓球,“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,但是首先要表达,让更多的人来参与”。目前她开始与非盈利机构合作,在2017年7月开始,准备进行一个帮助计划,希望能够培养香港的精英乒乓球运动员。

 
 

 

内地与香港一脉相承的体育路

许丽盈自称自己是很幸运的,是第一批到内地练球的香港乒乓球运动员。刚开始的时候,内地训练是不对外开放的,"怕我们影响他们,我爸爸刚好有认识那里的人,所以后来我进入内地进行训练的,是正规的训练”。我到了内地之后,才发现打球是这样的。“香港当时的乒乓球水平比较参差不齐,还没有现在的蓬勃,来到内地才发现,这才是乒乓球,到现在还记得那种感觉,这是另一个世界”。在内地的训练给许丽盈打开了一个新世界,只要是超过十天的假期,学生时代的许丽盈就一定要去内地练球。在那里,她也认识了很多内地球员,2007年,作为小粉丝,她见到了冠军郗恩庭,至今还保留着那个有冠军签名的小球拍。

香港回归的这20年来,香港和内地的体育交流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香港的优才计划也促使了不少乒乓球运动员来到香港发展,促进了香港乒乓球的发展。现在的许丽盈除了教球,作为香港的乒乓球文化推广者,她坚信内地和香港的交流对香港的乒乓球发展是必须的。“乒乓球是国球,这个运动会越来越普及,很多老年人也来打,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,所以我们觉得乒乓球可以推广华夏文化”。

去年,许丽盈作为香港运动员代表,出席了在广州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奥委会青年营的活动,参观了广州等地的体育发展项目,和内地著名大学的教授进行学习。“内地在体育产业上会有很大发展,对香港肯定有示范作用”。许丽盈说,香港的发展一定也会受到内地的体育产业影响,香港未来的商业机会也有很多会放在体育方面,尤其今年开始,大家都开始关注体育产业。“我们关注内地体育要怎么发展,走什么路线,香港也要承先启后跟着走”。

 
 

 

作为一个香港人,许丽盈说,自己身上本身就能看到回归前后的变化,香港人不怕转变不怕困难,这个社会是懂得变通的,香港人有奋斗和创新的精神,狮子山的精神,这种精神会一直持续下去。

评论 ( 0)

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

全部评论

      js/more.js">